什么是脊索瘤?
脊索瘤是原始脊索(正常情况下分化为椎间盘的髓核)残余物来源的肿瘤。1857年由Virchow首次记载。是一种较少见的原发性低度恶性肿瘤,好发于中轴骨的骶尾区、斜坡及活动椎体[1],本病年发病率约为0.8/100万[2],占所有恶性肿瘤的1%~4%[3],好发年龄为30-40岁(德国版神经外科手册中记录颅内脊索瘤发病高峰为50-60岁),偶有儿童及青少年发病(占所有脊索瘤病例<5%[4])。本病具体发病机制目前尚不清楚,可能为胚胎期发育的脊索残留物恶变导致[1]。起病隐匿,症状不典型[3],大多数患者仅有头痛,而无定位体征(即不能从体征定位病变部位)[5]。本病首选手术治疗,术后可辅以放疗及药物治疗(主要指靶向治疗,具有针对性的药物治疗),但本病极易复发,大多数患者可生存4~8年[5],确诊后平均生存年龄6.3年。
为什么会得脊索瘤?
本病具体发病机制目前尚不清楚,可能为胚胎期发育的脊索残留物恶变导致[1]。
哪些因素可能会诱发脊索瘤?
吸烟:具体诱发机制不明,可能与烟草中的尼古丁等致癌成分相关。
免疫力下降:机体免疫力下降可能影响体内基因的表达,从而诱发本病。
哪些人容易得脊索瘤?
有家族史的人群:因本病具有一定的遗传倾向,故有家族史的人群更容易得脊索瘤。
吸烟人群:长期大量吸烟可能诱发本病,故吸烟人群更容易患脊索瘤。
久病患者、老年人、儿童等人群:因其免疫力低下,可能更容易患本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