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深圳高校、科研机构、医院等的成果不时登上《细胞》等国际知名期刊。在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榜单上,上榜深圳科学家的数量也越来越多。与其他城市相比,深圳的顶尖科学家、科研成果有怎样的特点?
在11月19日闭幕的第二十五届中国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简称“高交会”)上,爱思唯尔全球高级副总裁、大中华区总裁李琳受邀在中国高新技术论坛发表演讲,并分享观点。
她指出,深圳的顶尖科研学者不仅规模增长速度快,而且密度增长非常快,是中国高被引学者密度上升最快的城市。与国内其他城市相比,深圳来自新型研发机构和企业中培养和吸引的学者数量表现出色,新型研发机构和华为、腾讯等企业的多位科研人员名列全球前2%科学家榜单。
11月15日,第二十五届高交会开幕,爱思唯尔全球高级副总裁、大中华区总裁李琳在2023中国高新技术论坛发表演讲。
爱思唯尔是全球最有影响力的科学出版机构,旗下拥有《柳叶刀》和《细胞》等2800多种高质量科技期刊,也是全球最有影响力的科学数据和信息分析机构,拥有全球最大的科研索引数据库Scopus,斯坦福大学联合爱思唯尔旗下Scopus数据库发布的“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榜单”、 上海软科教育信息咨询有限公司和爱思唯尔共同发布的“中国高被引学者榜单”等备受关注。
深圳在“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榜单”和“中国高被引学者榜单”的综合表现如何?李琳告诉记者,深圳在这两个榜单上表现非常突出,分别有574名、122名科学家上榜。
“深圳的顶尖科研学者规模增长速度非常快,高于北京和上海等传统科研重镇。”李琳告诉记者,2020年至2022年,深圳的中国高被引学者数量增长了150%,复合年均增长率高达56%。顶尖科研学者数量的快速增长,充分反映了深圳作为珠三角乃至全国科创中心对顶尖人才的强大吸引力,也说明深圳各级政府打造科创环境的人才政策产生了积极的预期效果。
不仅如此,深圳的顶尖学者密度增长非常快。李琳指出,2020年到2022年,深圳的每千位科研人员中的高被引学者数量从1.6名增长到2.2名,是中国高被引学者密度上升最快的城市,也是2022年GDP前六强城市中唯一高被引学者密度上升的城市。
她分析说:“这体现了深圳科研人才群体从外延式发展逐步过渡到内涵式发展,在质量上不断实现新的突破。”
值得关注的是,与国内其他城市的顶尖学者来源不同,深圳尽管也有相当比例的顶尖学者来自南方科技大学、深圳大学、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等高校和传统科研机构,但深圳新型研发机构和企业培养和吸引的学者数量表现出色。
爱思唯尔旗下Scopus数据库的信息显示,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鹏城实验室、深圳湾实验室、华大生命科学研究院分别有53、11、6、5名学者名列全球前2%科学家榜单,华为、腾讯分别有高达28和17名科研工作者名列全球前2%科学家榜单。
她进一步分析说,以美国为例,高校和企业通常共同引领基础研究科研方向,而中国的基础研究更多依赖于高校和科研院所,深圳在这方面是个例外。“这充分体现了深圳以产业为导向、以产学合作为特点的科研发展模式,也反映了深圳的求真务实、脚踏实地的城市发展特色。”
她表示,加强产学合作、加强国际合作,是创新发展的一项重要要素。如果以归一化引文影响力(FWCI指数)来衡量科研论文的学术质量,数据表明,过去五年,国际合作论文的FWCI指数比全球论文的平均水平高出 50%。
记者了解到,今年4月,国际科技信息中心与爱思唯尔在深圳光明科学城论坛共同发布的《国内城市科创人才对比分析——暨深圳市科技创新人才发展报告》也显示,深圳科创人才在学术产出效率、学术产出增速和产学合作等多个方面,在上海、北京、深圳、重庆、广州、苏州六城中位居第一。
各城市参与跨境合作的科研人员数量与占比(2018-2022)。(图片来源:《国内城市科创人才对比分析——暨深圳市科技创新人才发展报告》)
“接到高交会的邀请,我的第一反应就是:高交会不仅是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而且在中国加强基础研究的趋势下,更关注科技创新的原动力。”李琳告诉记者,实地参加高交会后,对高交会“高新技术成果”的认知有所深化,多位嘉宾都希望促进产业、政策、研究和基础科学的闭环推动,不少国际嘉宾也在强调加强国际合作和开发,传递出积极信号。
在中国高新技术论坛上,李琳基于爱思唯尔旗下Scopus数据库提炼的信息指出,过去20年是中国融入全球科研网络实现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20年,中国的科研学术产出在数量和质量上都取得了明显进步。与此同时,中国的整体科研布局也实现了很好的成长,达到全学科覆盖,在某些领域已引领了全球研究方向。中外科研合作整体而言也呈上升趋势,不同地域、部门和学科的科学家共享信息、资源和想法,有助于发现新趋势、形成新想法,进而提升科研论文水平。
在李琳看来,人类的科技发展研究可以大致归为两类:一类是“自由探索”,它起始于兴趣、好奇心,作用是推动人类对于整个世界规律的认知,持续不断地往前进,为人类将来解决更多重大议题打下坚实基础;第二类是“以解决问题为导向”,例如通过一个产品或者一个社会需求,去推动基础的研发和研究去找到答案,或者是一个国家试图去解决一些产业瓶颈等。
“我们要做更加深入的基础研究投入,同时在有组织科研方面也要做更多的探索,这就涉及到长线、短线的平衡。”李琳说,过去二十多年来,高交会作为中国科技创新交流的重要平台,为全球科技合作提供了良好的机会,无论是全球新技术还是新产品,都能通过高交会注入中国市场,同时也让中国市场能有看到更多国际市场的机会。过去,高交会在“以解决问题为导向”上发挥了非常积极的作用,未来也可以发挥更大的平台作用,去推动科研发展目标在长线、短线上的协同。
李琳举例说,高交会可进一步推动产学研合作,从“高新技术”出发,向更加上游的“基础科学”进行融合,也可进一步拓展国际合作渠道,携手“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和地区的大学、科研机构和企业,共同推动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同时,高交会可从高新技术平台拓展到人才平台,以高新技术为载体,实现科技人才在这个平台上汇聚、交流和沉淀,使高交会成为高质量科技人才的盛会,使高质量人才成为高交会的另一个名片。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