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令是如何产生的?
酒令起源于西周,最初它并非助酒兴的游戏,而是一种礼制。后来,因为“礼崩乐坏”,酒令才逐渐变化成取乐的游戏。
酒令萌生于西周,而这个词却诞生于春秋初期,据汉初的《韩诗外传》载:齐桓公置酒令日:“后者罚一经程(一种酒器)!”管仲后,当饮一经程,而弃其半日:“兴其弃身,不宁弃酒乎。”
这段话已经表明春秋初年,已经有了酒令的名称。到了战国初期,酒令由原来的节制饮酒转变为劝酒的性质,酒礼的内容也逐渐变革和发展。后来,酒令发展为佐酒助兴、宾主尽欢的方法,甚至成了劝酒、赌酒、逼酒的种手段。
在晋朝的时候,权倾朝野富比天子的石崇在他的金谷别墅中宴客,他要求客人即席赋诗,而且规定“或不解者,罚酒三斗”,从这个时候开始,以诗为令进行罚酒的酒令就正式产生了。
古人有哪些酒令方式?
1、雅令
方法:先推举出一人作为令官,令官可以出诗句也可以出对子,其他人按照令官所出之令的意思进行续令,所续之令必在内容与形式上相符,不然就会被罚饮酒。
要求:必须引经据典,分韵联吟,当席构思,即席应对,这就要求行酒令者既有文采和才华,又要敏捷和机智,所以它是酒令中最能展示饮者才思的项目。
2、通令
方法:掷骰、抽签、划拳、猜数等。
优缺点:通令的优点是很容易造成酒宴中热闹的气氛,因此较流行。但掳拳奋臂,叫号喧争,有失风度,显得粗俗、单调、嘈杂。
通令的种类:流觞传花类、手势类、骰子类、猜枚类、骨牌类、游艺类、谜语类、文戏类、阄类等。
3、筹令
方法:筹为筹码,原本是记数的工具,行酒令之时就称为觥筹或酒筹,其用途就是记录饮酒的数量或者罚酒的数量。筹的制法种类各异,有用银、象牙、兽骨、竹、木等材料制成的筹子上刻写各种令约和酒约,行令时合席按顺序摇筒掣筹,再按筹中规定的令约、酒约行令饮酒。
种类:红楼人镜令、望诗断意令、觥筹交错令、论语筹令、安雅堂酒令。